一滴船污的“上岸之旅”| 梧州市破解船舶污染难题入选全国典型案例
2024年4月,藤县赤水港码头,最高人民检察院珠江流域水环境治理公益诉讼专案组在走访时发现,角落里的船舶污染物接收设施上积满灰尘,管道接口处看不到近期使用的痕迹。若因设施闲置使船舶生活污水直排入江,不仅会导致流域水体富营养化,还将威胁西江鱼类产卵场与沿岸饮用水源安全。这一线索被最高检列为重点线索挂牌督办。
梧州市人民检察院闻令而动,2024年6月12日以行政公益诉讼立案调查。承办检察官团队通过调取船舶进出港数据,比对污染物送交、接收记录,精准锁定港口码头船舶污染物接收设施缺失、闲置,以及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衔接机制断裂等核心问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检察机关明确监管责任主体,向行政主管部门制发检察建议,不仅要求其完善港口码头收污设施、公布接收设施信息、加大收污力度,更直指“部门协同不足”痛点,推动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
“以前想收污,却不知道找谁转运,也没有地方处置。”码头负责人的困惑,道出船舶污染治理的痛点——涉及“船—港—城”多环节,海事、交通、生态等部门若“单打独斗”,治理便会“碎片化”。
梧州市检察院主动向市委报告案件情况,推动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市委主要领导高度重视,作出批示,要求海事、交通、城市管理监督、生态环境等9个部门联合整治:交通运输牵头整改、海事监管船舶、生态跟踪效果、城管衔接转运,将“各自为战”转变为“攥指成拳”。
作为牵头部门,梧州市交通运输局通过政企联动、区域共治、疏堵结合的方式,联合海事、生态环境、城市管理监督等部门共同研判整改路径,加快港口码头船舶污染物接收设施建设,推进港口码头接收设施与城市公共转运处置设施有效衔接,打通船舶生活污水接收、转运与处置“最后一公里”,全面落实船舶污染物“五联单”监管制度,建立全过程闭环管理机制。
整治成效立竿见影。2024年7月起,全市13个面向社会经营的公共码头全部启动船舶污染物接收业务;同年8月,所有港口码头打通“接收—转运—处置”闭环,依托船舶污染物“五联单”监管制度做实线上线下双重监督,每一滴污水的去向都清晰可溯。截至2024年12月,共接收船舶生活污水1496吨、涉及2652艘次,较2023年同期(约30艘次)增长近90倍。
“以前设施闲置,是不知道怎么对接转运。现在行政部门主动指导办理许可、协调转运,我们当然愿意干。”码头负责人的话,道出了企业的转变。
不仅要解决船舶污染物“上岸难”,还要“方便上岸”。为此,市交通运输局举一反三,创新“有偿加油+免费收污”模式,协调港口码头、水上加油、污水处理企业等参与船舶污染物接收处置,实现多方共赢。
目前,全市共有4家具备资质的水上加油站开展船舶生活污水接收业务,对进站加油船舶实行免费收污服务,同步开展交污工作,有效降低船舶交污成本,为船舶带来很大便利。2024年水上加油站全年累计接收船舶生活污水约8768吨、1.82万艘次,污水接收量同比增长132%。
2024年9月至10月,自治区、梧州市两级检察机关邀请人大代表、“益心为公”志愿者共同赴码头现场核查,确认14个码头整改全部落实到位,船舶污水直排风险彻底消除。同年11月,市检察院确认公益损害问题已解决,依法终结案件。
为巩固整改成果,梧州市建立“府检联动”机制,制定《梧州辖区船舶水污染防治指南(试行)》,把梧肇云“两地三市”交通运输区域联合执法拓展为广东肇庆市、云浮市和广西梧州市、玉林市、贵港市、贺州市“两地六市”常态化跨区域联合执法——从此,船舶污染治理不再是“一城之事”,而是流域协同的“共同责任”。
“法律不是冷冰冰的条文,而是守护绿水青山的‘利器’。”梧州市人民检察院第六检察部副主任陆寿林说,行政公益诉讼监督推动主管部门牵头整治、打通跨行政部门壁垒、理顺行业企业全链条参与机制,推动西江船舶污染治理从“单点突破”迈向“系统治理”,为流域航运绿色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检察方案”。
守护西江清流,梧州的努力远不止于此。近年来,梧州市深入践行习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统筹推进“三水”共治:智慧河长系统实现“24小时不间断巡河”,西江及子流域突发水污染事件联防联控合作机制,将突发水污染事件响应时间大幅度缩短,梧肇两市法检联动、“河湖长+”等机制落地生根,构建起西江生态保护的长效屏障。
梧州市长洲区倒水镇西江畔,一幅美丽的大自然生态画卷。通讯员 周火文 覃桂烽 摄
2025年上半年,梧州市水环境质量在全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排名12名,较2024年度排名提升了11个名次,更值得一提的是,2025年连续两个季度成功跻身全国前20名;2024年至今,粤桂西江交界断面水质持续保持优良,实现“一江净水向东流”。
“一滴污水的规范处置,背后是千万滴清水的守护。”梧州市生态环境局局长封雷说。梧州实践让西江“黄金水道”既载得起经济发展的希望,也护得住沿岸百姓的“清水绿岸”。西江潮起,清流浩荡,这场关于守护的故事,仍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