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创新驱动辰欣药业延伸发展“触角”
辰欣药业603367)股份有限公司(下简称“辰欣药业”:)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制药企业,于2017年9月在上交所主板上市。公司现为中国化学601117)制药工业百强企业和山东省首批“十强”产业集群领军企业,现有员工5000余人。公司产品涉及大容量注射剂、冻干粉针剂、小容量注射剂、片剂、膏剂、滴眼剂、胶囊剂和小原料药等多种剂型400多个规格。其中,公司主导产品大容量注射剂总产能达到15亿多瓶(袋)/年,位居国内单厂产量第一;小容量注射剂年生产能力达到40亿支,位居全国第一位。销售网络遍布全国以及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
辰欣药业现已完成“四大生产基地、五大工业园区”的产业布局,在济宁高新区建有第一工业园与第二工业园;汶上佛都药业,以生产OTC类产品为主,专注眼科与皮肤外用药领域;鱼台辰龙药业,主要以原料药产品为主;吉林辰欣,深耕中成药。
依托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和静脉营养大容量注射剂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两大国家级创新平台,在印度、天津、济南、济宁设有研发机构。公司现有研发人员600余人,70%以上为研究生以上学历。其中,国家级高层次人才3人,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7人,高级职称人员80余人,研发投入占比约10%。
研发创新是辰欣药业的核心战略支点,持续高投入、完善的研发体系及差异化的管线布局,为企业长期增长提供了技术储备。公司每年投资近4亿元作为技术研发创新基金,为打造企业科技竞争优势提供了有力的基础保障。产学研深度协同创新方面,通过“自主创新为主体、联合攻关为支撑”,先后与中国药科大学等30余家国内外优秀科研院所和研发机构建立战略合作,为产品管线升级注入创新动能。目前,辰欣药业坚持高端仿制药、OTC外用药、创新药、特医食品四轮驱动战略,在营养补充、抗肿瘤、心脑血管、抗感染、消化系统、麻醉镇痛、呼吸系统、眼科及皮肤用药等领域形成了“生产一代、研发一代、储备一代”的良性循环。
未来,辰欣药业将聚焦未满足临床需求的关键赛道,公司计划在未来5年实现“每年推进1-2个1类新药进入临床I期,5年内完成1个1类新药上市”的目标,强化公司在化学制药创新领域市场地位。聚焦高端复杂制剂核心赛道,重点布局粉液双室袋、载药脂肪乳、腹膜透析液、吸入剂、缓控释制剂等技术壁垒高、临床依赖度强、市场增长快的品种,推动仿制药业务从普通剂型向高端复杂剂型转型。未来5年,公司计划实现每年新三类、新四类等新品种获批数量不少于30个,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更有效、更便利的治疗选择。辰欣药业作为特医食品领域的先行者,未来5年,继续凭借液态全营养特医食品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的技术优势,丰富特医食品管线个罕见病类别、临床急需且尚未批准新类别等特医产品,推动更多创新成果转化惠及大众健康需求。
生产是辰欣药业的基础底盘,产能规模化、生产数智化、质量控制标准化,为研发成果转化提供了保障。辰欣药业积极响应国家重大发展战略需求,遵循科技创新及产业发展规律,聚焦未来产业高端、智能、绿色、融合演进趋势,综合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业务管理层,通过生产制造执行系统(MES)、仓储管理系统(WMS)、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质量信息管理系统(QMS)、研发管理系统(PDM)、供应商关系管理(SRM)、商业智能(BI)等系统的单项建设和系统间集成,实现智能制造业务管理一体化应用,打造医药制造业数智化转型新标杆。
下一步,公司将紧扣战略实施总体目标,全力推进高端制剂研发及智能化集约项目二期工程、佛都药业外用制剂车间项目建设。同时,以每年不少于3亿元的技术改造投入,全力推进涵盖生产流程监控、设备升级优化、智能决策管理等自动化与智能化体系搭建,为深化创新驱动、延伸产业链条提供坚实项目支撑。
营销体系实现了辰欣药业的价值传递,将公司内在价值转化为外在的市场成果。通过实施品牌战略,辰欣药业营销体系覆盖等级医院、基层医疗机构、零售终端,形成了“全场景、全人群”的覆盖能力。一方面,通过“质量+口碑”的长期积累,公司树立了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另一方面,公司围绕产品特性,制定了差异化营销策略,基于“基础品类+专科品类+消费品类”的全方位产品布局,构建覆盖医生、患者、医疗机构的全渠道营销体系,实现品牌声量与市场效益协同提升。
一方面,原料药作为医药产业链的核心上游,在现有制剂相关原料药基础上,公司将继续加大氢化、硝化等技术壁垒高,危难工艺品种开发、落地,持续构筑“原料药+制剂”一体化竞争优势,从源头上保证产品品质,以及供应链稳定,形成产业链闭环,不断提升整体业务竞争力。另一方面,继续拓展公司业务边界,围绕集团现有医药工业制造、药物研发与创新、医药批发与零售服务等管理平台建设,围绕居民日常健康管理、养老服务需求,构建康养服务平台,探索“医药+养老”新路径。